2007年世界经济亮点与隐忧 在低通胀中持续增长
金砖四国领头,世界经济低通胀中持续增长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表《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7月25日,该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测上调到5.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预测的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增长,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尤为突出。根据最新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11.2%和10.5%,印度经济将增长9%和8.4%,俄罗斯经济将增长7%和6.8%,增速均明显超过该组织4月份的预测。
这一波世界经济增长的浪潮,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无通胀或低通胀的增长,即通货膨胀并没有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增加。造成全球经济低通胀增长的原因在于全球化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会:中国的加入使世界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印度的加入使世界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成本下降。新经济的发展则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调整,同样价值的产出大量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数量,经济增长也因此不再伴随这之前与其形影不离的通货膨胀。
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受伤
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抬头,将对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国际投资造成伤害。
导致保护主义在西方重新抬头的原因在于,自由贸易和投资对发达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自由贸易必定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工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因为劳动力丰裕而会专业化地生产劳动要素密集的产品,这会导致劳动要素由丰裕变成稀缺,进而刺激工资上涨;发达国家则会专业化地生产资本与知识要素密集的产品,这会使得原先稀缺的劳动要素逐渐变得过剩,其工资便会出现下降趋势。
第二,自由投资会刺激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套利,由于资本流出,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会相对过剩,工资就会下降。由于资本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会变得相对稀缺,其工资就会上涨。
资本外流、工作机会减少、工资下降引起发达国家民众不满,导致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比如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制造种种新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壁垒、绿色环保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壁垒等。
全球性金融波动影响经济稳定
从2007年看,全球性金融波动集中表现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上。导致全球性金融波动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的失衡,而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则在于世界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美国的消费。
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靠黄金储备在进口商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今天,则是靠全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因此,当美国为进口世界商品而发行过多美元时,就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或者要求其贸易伙伴货币升值,而不管该贸易伙伴经济基本面是否需要货币升值。
今年上半年以来,美国管理当局停止采取内部政策来减少国民消费支出,比如不再加息,而把贸易失衡的调整全部转向针对外部世界的汇率调整,比如美元大幅贬值等,我们就可看到,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升值。这种情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欧洲经济增长率下降,日本经济复苏被遏制,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因人民币的被迫升值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此外,由于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故美元贬值一定会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与资源价格的波动,比如世界房产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这些价格的波动又会使得世界经济的稳定变得更加难以维持。
油价持续上涨可能重新诱发通货膨胀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步步攀升,频频刷新年内新高,其中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在7月31日创下每桶78.21美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所导致:第一,美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使得世界石油供给变得很不确定,从而引发全球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性炒作与价格暴涨;第二,自2002年起,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不断贬值,因为石油期货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必然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
由此可见,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根源在于美国和美元。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而突破某个临界值,比如中国和印度生产的低价商品与服务不足以抵消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那么世界就有可能重新发生通货膨胀。(华民 孙时联)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