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战略(规划)环评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环保总局将在全国重点地区和行业开展战略环评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能源富集地区、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地区以及钢铁、石化、电力、造纸和煤化工等重点行业。
战略环评是指对大的政策和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地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到大的决策中,注重的是一个地区的长期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我国的环境安全问题严重,例如,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区已形成大规模电厂群,造成严重的局部空气污染;75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26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使钢铁行业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大;太湖流域的城市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张,人口、工业、污染物排放过于集中,终于在今年5月暴发了蓝藻。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统一进行战略环评。但是现在中国,推进战略环评的难度很大,其主要阻力来源于利益冲突。然而,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不允许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开展规划环评,必须抓紧推进这项工作,希望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支持《规划环评条例》尽早出台。
据了解,国家环保总局目前已启动区域限批等强制性手段推动地方开展规划环评,并组建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对内蒙古、新疆、大连等10个典型区域和铁路、石化、铝业等3个重点行业实施了规划环评试点。
相关新闻
《规划环评条例》立法因部门利益推迟
商报讯战略(规划)环评已经成了抵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法宝,为何两年过去了我国的《规划环评条例》立法迟迟没有进展?11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战略(规划)环评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对此做出回答――条例立法受阻主要源于有些部门和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支持这项立法工作;有些部门和单位甚至以种种理由逃避开展规划环评的责任。
潘岳说,尽管困难重重,规划环评工作还是取得了艰难进展:环保总局已将《规划环评条例》的送审稿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修改审定中。(北京商报)
潘岳:《规划环评条例》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3日透露,《规划环评条例》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修改审定中。
据了解,战略(规划)环评两年多的工作取得了局部进展,但进一步推进的难度很大。从2005年就启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立法工作,由于各部门和地方有不同意见,短期内还不能出台。
在当日召开的“战略(规划)环评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潘岳表示,具体原因一是部门职能交叉,环保部门在战略环评实施中的综合协调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得不到明确的法律界定;二是战略环评所注重的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是与有些部门和地方所关心追求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相冲突,致使很多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不那么支持,并甚至以种种理由逃避开展规划环评的责任。
潘岳说,尽管困难重重,但规划环评工作还是取得了艰难进展:第一,《规划环评条例》的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修改审定中;第二,环保总局通过区域限批等手段,开展了包括内蒙古、新疆、大连、武汉等10个典型行政区,铁路、石化、铝业等3个重点行业和重庆市三峡库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纲要等8项重要专项规划在内的规划环评试点。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最急需进行规划环评的是“两高一资”产业、重点流域、能源基地以及快速城镇化地区。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有专家指出,火电、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由于前几年缺乏布局规划,导致分散发展、无序竞争。
从布局上看,我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26家建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由于城市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大。这是典型的布局与结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