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昨晚传来消息,“嫦娥一号”昨天完成第三次变轨,卫星成功地将远地点提高至12万多公里,这将突破我国航天测控最远8万公里的历史纪录。据专家透露,“嫦娥一号”有关数据将在一年后进行国际合作共享。
13台发动机助推“嫦娥”
昨日17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发动机点火12分钟后,北京中心监视判断,卫星变轨成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航天测控专家麻永平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调相轨道段的第二次近地点加速,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转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这将突破我国航天测控最远8万公里的历史纪录。卫星将于10月31日实施近地点的最后一次加速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
据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推进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魏延明介绍,卫星上安装的13台发动机将保证为卫星奔月提供动力。
成立专委会利用“嫦娥”数据
据悉,我国目前已专门成立了共122名专家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欧阳自远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时,有关嫦娥一号科学探测的“数据政策”也已制订。根据这一政策,嫦娥一号探测传回的数据将向国内各个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提供。欧阳自远表示,根据国际惯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的有关数据一年后还将进行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