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进行的计量判断,我们认为,2002年至2004年是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扩展阶段,并直接导致2003年起实际GDP增长速度超过潜在GDP增长速度。
2007年
投资增速或加速回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2006年持续了2005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使中国经济达到近10年来增长的高峰,但从今年各季度的增长状况来看,三、四季度持续向潜在GDP增长速度回归,使第四季度GDP增长速度低于2005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这种较大幅度的回落,不仅表明今年各种持续紧缩性政策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也预示着2007年前几季度将持续这种回落态势。
我们预测,如果明年延续目前的"双稳健政策"和"有选择的紧缩政策",明年经济增长将延续2006年后半期的态势进一步回落,实际GDP增长速度我们预测为9.25%。我们认为这一水平是中国宏观经济的过度收缩。
这尤其表现在投资方面。与GDP增长相似的是,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近5年的新高峰(28.2%),投资速度在第三季度开始高位回落。如果按照现有的"双稳健政策"和相对紧缩的措施,2007年的投资速度不仅会延续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趋势,而且会出现加速回落的趋势。预计2007年的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将下降到23%,该增长速度低于2003~2006年平均水平3.65个百分点。这可能是2007年实际GDP增长速度略低于潜在GDP增长速度的核心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
投资或收缩过度
但是我们认为,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的预测水平会相对不足,今年下半年的投资收缩可能过度了,明年应当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5%~27%)。
我们的依据是,本扩张阶段的高速投资速度并没有带来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没有带来零售商品价格的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投资高增长没有带来上游产业的短缺问题,也没有带来下游产品的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普遍的短缺或产能过剩问题。
我们还认为,本轮投资高增长与之前的投资膨胀有着本质的差别,投资选择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和效益基础,基本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一是投资资金来源日益市场化,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资仅占全部融资的13.6%,企业自筹资金和各种外资占比高达60%以上;二是投资主体也日趋市场化,今年前三季度投资构成中非国有部门占比达到68.6%;三是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持续高位攀升,近几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保持在高位。因此,除非投资市场存在严重"市场失灵",政府不宜过度遏制投资增长。
我们还认为,中国高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深刻的中长期结构基础,中国高储蓄率决定了中国必定有高投资率。如果在储蓄率没有降低的前提下对投资率进行大幅度调整,其结果要么是净出口大幅度上升,要么是宏观经济出现大量闲置资源,两种结果都是中国目前宏观经济难以承受的。还有,中国的人口结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以及中国当前所处的重工业化阶段都需要高速增长的投资提供相应的资本积累。
因此我们认为,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核心要点应该是,改变目前强制投资急剧下降的政策导向,由"偏紧"向"中性"方向调整。(第一财经日报)